韩 达 课 题 组

韩 达 课 题 组

JACS丨VEGF分泌驱动的肿瘤细胞选择性膜受体聚集以用于体内治疗

 

大家好,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文献是今年2月份发表在JACS上面的题为《Cancer Cell-Selective Membrane Receptor Clustering Driven by VEGF Secretion for In Vivo Therapy》的一篇文章。本篇文章通讯作者是南京大学的刘颖教授,刘颖教授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:(1)智能响应纳米材料合成与光学性能优化。(2)生物分析与传感、智能响应的细胞成像与近红外二区活体成像。(3)药物智能递送与疾病/癌症精准诊疗策略开发。

研究背景:

细胞膜表面受体聚集

细胞可以感知细胞外基质的纳米尺度特征并产生功能变化,选择性的受体-配体识别是激活细胞功能和决定细胞命运的第一步。细胞表面受体的空间分布控制细胞信号级联反应和细胞行为,已知许多细胞行为(例如细胞粘附,扩散,生长和迁移)受细胞表面受体聚集的调节。

细胞表面受体聚集是受体间距的纳米尺度变化,因此纳米材料在精确操纵受体的空间结构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。由于DNA具有通过序列定向杂交形成可编程结构的能力,它已成为纳米结构制造的强大材料。功能性的DNA纳米结构,例如DNA折纸,DNA适体,和DNAzyme,可以作为构建纳米结构的基石,以控制细胞表面受体的聚集。

整体设计:

1:膜受体选择性聚集在Raji细胞上的SMARC策略

本篇文章主要设计了一种针对CD20、可选择性调控Raji淋巴瘤细胞受体聚集(SMARC)策略,将具有重复发夹结构单元的可伸缩型DNA纳米串锚定在细胞膜CD20上,其能够响应Raji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(VEGF)而发生收缩,使得CD20受体发生聚集。

具体设计分为2部分:(1)通过DNASHH2的杂交链组装,合成扩展构型的DNA纳米串(EDNS)。DNAH包含两个片段,一个“直”片段与S杂交以构建纳米链骨架,另一个“发夹”片段与H2杂交以将纳米链拉伸成“延伸”构型。为了将EDNS锚定在Raji细胞膜上,还将其与CD20抗体缀合的DNA链(H3-CD20)杂交以获得CD20抗体偶联的DNA纳米链(EDNS-CD20)(图1A)。2VEGF放大器由双链DNAIS-AptVEGFDNAH1ISDNA纳米串之间的循环反应组成。IS-AptVEGF识别并与Raji细胞分泌的VEGF结合,并释放DNAISIS随后与链H1杂交以展开其发夹结构,所获得的IS-H1复合体作为DNA纳米串构型变化的触发器,IS-H1H2之间的发生链置换反应将H2DNA纳米串中拉离,从而恢复H的发夹结构,并将DNA纳米串转化为收缩构型(CDNS)。H1H2双链作为反应产物产生,同时释放游离的IS以完成循环反应,再生的ISH1杂交多个反应周期放大了VEGF的响应,并引起有效的DNA纳米链收缩,最终导致细胞膜上的CD20受体聚集(图1B)。同时,VEGFAptVEGF结合而失活,从而阻止VEGFR的激活,也有助于肿瘤治疗。经研究表明,SMARC策略对Raji细胞具有选择性和高效的促凋亡作用,且对正常B细胞干扰小,可实现良好的体内治疗效果。

结果与讨论:

1 DNA纳米串 EDNS的合成和VEGF响应性构型变化的表征

2EDNS合成和VEGF响应性构型变化

作者通过DNAHSH2杂交合成了DNA纳米串EDNS(图2A),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(PAGE)显示出迁移率低得多的新条带,表征了EDNS的成功合成(图2B,泳道4)。原子力显微镜(AFM)图像显示高度为~1.5nm的线性DNA长链出现,这与双链DNA的高度相对应,进一步证实了EDNS的成功生成(图2C)。由于EDNSCDNSPAGE中表现出相似的迁移率,因此使用在3`端用TAMRA标记的DNAS及其在5`末端的相应猝灭剂BHQ2TAMRA-S-BHQ2)来合成用于区分EDNSCDNSDNA纳米链,并通过监测TAMRA荧光来验证DNA纳米串的构型变化(图2D)。所获得的EDNST/B显示出明显的TAMRA荧光,而CDNST/B几乎没有显示出荧光(图2E)。同时证实,DNA纳米链的收缩程度与VEGF浓度成正比(图2F)。

2 EDNS-CD20的合成及VEGF响应性收缩的表征

3EDNS-CD20的合成及VEGF响应性收缩

为了将EDNS锚定在Raji细胞膜上,用巯基修饰的DNAH3H3-SH)与马来酰亚胺修饰的CD20抗体(抗CD20-Mal)缀合,然后将得到的H3-CD20EDNS杂交以获得EDNS-CD20。为了验证H3-CD20EDNS的结合,将H3-CD20-FAMEDNS-TAMRA杂交,同时将FAMTAMRA设计为具有邻近位置,以在获得的EDNST-CD20F中实现荧光共振能量转移(FRET)证实EDNS-CD20的成功构建(图3A)。EDNST-CD20Raji细胞孵育,在细胞膜周围清楚地显示出TAMRA荧光,流式细胞术发现有明显迁移,这表明EDNST-CD20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和有效锚定。为验证DNA纳米链在细胞膜上的收缩,FITC标记的CD20EDNST/B杂交生成EDNST/B-CD20F,与Raji细胞在IS-AptVEGFH1的存在下孵育,TAMRA荧光显著降低,表明DNA纳米串收缩;FITC在细胞膜上并非均匀荧光,表明CD20的聚集(图3BC)。正常淋巴B细胞也在细胞膜上表达CD20,但分泌的VEGF要少得多,将EDNST/B-CD20F与正常淋巴B细胞孵育,在细胞膜上显示出明显的FITC荧光,表明DNA纳米串成功锚定,且显示出TAMRA荧光的非常有限的降低,FITC荧光几乎没有聚集(图3C)。对TAMRAFITC荧光强度比值分析,以定量比较不同处理对应的DNA纳米链收缩,发现Raji细胞的荧光比值显著降低,表示DNA纳米串主要在Raji细胞表面收缩(图3D)。因此,SMARC策略通过VEGF放大器在操纵膜受体聚集时对肿瘤细胞有特异性,对正常细胞几乎干扰较小。

3 CD20聚集的影响与细胞凋亡

4CD20聚集与细胞凋亡

CD20单体是一种缓慢内化的膜受体,CD20受体的聚集改变了其从循环到溶酶体降解的内吞途径。将EDNS-CD20ARaji细胞孵育,发现细胞膜上APC荧光的显著降低,细胞内APC荧光和LysoTracker共定位,这种有效的溶酶体积累证实了CD20受体的聚集(图4A)。有研究表明,CD20在细胞膜上有效聚集导致细胞外Ca2+内流,引起细胞凋亡,故作者使用Ca2+内流检测探针Fluo-4 AM证实Ca2+内流的成功启动,这进一步反映了CD20的聚集(图4B)。通过流式细胞术监测CD20聚集引起的细胞凋亡,经EDNS-CD20处理后,引起了75.2%Raji细胞凋亡,对照处理均对细胞活力无影响,MTT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(图4CD)。

4 SMARC策略的体内抗肿瘤作用

5SMARC策略的体内抗肿瘤作用

为将SMARC应用于体内治疗,采用P-DNAs作为ENDS纳米链的合成组分,提高其抵抗核酸外切酶降解的稳定性;Cy5及其相应的猝灭剂BHQ3分别标记在P-S链的3`端和5`端,以表征体内DNA纳米链的收缩。选择携带Raji的小鼠作为体内模型,静脉注射P-EDNSC/B-CD20,肿瘤位置的荧光猝灭证实了体内DNA纳米链的有效收缩,肿瘤生长体积也明显减小(图5BE)。TUNELH&E染色图像显示大量的凋亡细胞,进一步证实了SMARC策略良好的体内治疗效率(图5FG)。

结论:

总的来说,作者开发了一种细胞膜受体聚集调控策略 ,将具有重复发夹结构的可伸缩型DNA纳米串锚定在细胞膜CD20上,其能够响应Raji细胞分泌的VEGF而发生收缩,使得CD20受体发生聚集;该策略对Raji淋巴瘤细胞具有选择性和高效的促凋亡作用,且对正常B细胞干扰小,可实现良好的体内治疗效果。

2023年3月25日 15:36
浏览量:0
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