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lecular Cell | G3BP1 在 RNA 缩合过程中促进分子间 RNA-RNA 相互作用
大家好!今天分享的是一篇于2024年12月发表在上Molecular Cell的一篇文章,题目是G3BP1 promotes intermolecular RNA-RNA interactions during RNA condensation,通讯作者是科罗拉多大学的Roy Parker 教授,其研究方向为神经科学和神经退行性疾病、核酸、癌症生物学。
研究背景
核糖核蛋白(RNP)颗粒是通过RNA和蛋白质组装的生物大分子凝聚体。应激颗粒是应激过程中非翻译信使核糖核蛋白颗粒(mRNPs)增加而形成的RNP颗粒。G3BP1和G3BP2蛋白通过RNPs的多价交联组装应力颗粒。作者证明G3BP1也具有“冷凝伴侣”功能,它促进应激颗粒的组装,但在初始冷凝后是必不可少的。在颗粒形成后,当RNA变性剂失活时,G3BP1对于颗粒的RNA成分在体外和细胞内的持续存在是必不可少的。这些结果表明,G3BP1作为一种“RNA凝聚器”发挥作用,这种蛋白质促进分子间RNA-RNA相互作用,稳定RNA凝聚,维持RNP颗粒持久性。
图文摘要
结果与讨论
1.G3BP1是体外RNA颗粒组装所必需但非持久的组分
为了测试G3BP1是否能够凝聚RNA,作者在体外组装了G3BP1和RNA的共凝聚体。向200 ng/ml的总人类RNA(hRNA)中加入重组GFP-G3BP1蛋白会导致G3BP1-RNA共凝聚体的形成。相比之下,单独的高浓度RNA或GFP-G3BP1不形成颗粒。这些观察结果与应激诱导的多聚体释放mRNAs以及随后由G3BP1促进的凝聚形成应激颗粒(SG)是一致的(图1A)。
为了测试G3BP1是否可以作为RNA凝聚剂,作者检测了G3BP1-RNA共凝聚物在蛋白酶K (PK)处理后的稳定性。即使在共凝聚物经过PK处理后降解了G3BP1,RNA组装仍然存在(图1B-1E)。相比之下, G3BP1在与RNA混合前先用PK预处理,可以防止凝聚物的形成,说明蛋白酶处理足以降解G3BP1的凝聚功能。
2.MEG-3是体外RNA凝聚物组装所必需但非持久的组分
为了检验是否其他RNP颗粒蛋白“支架”只需要体外初始RNA和蛋白质共凝聚,作者检测了RNA与MEG-3蛋白的组装。通过体外将MEG-3与RNA共凝聚和随后的PK处理,确定了MEG-3也能够促进稳定RNA组装的形成(图1F和1G)。MEG-3在体外形成稳定RNA组件的能力表明,RNA聚集器活性不是G3BP1所独有的,可能是RNP颗粒成核因子的保守特征。
图1. RNA颗粒在G3BP1降解后仍然存在
3.RNA在PK处理的体外凝聚物中的持久性需要时间
RNA从动态状态重新排列到凝聚体内部的稳定网络,被称为动态停滞,预计需要一定的时间。为证明该假设,作者研究了RNA组装对PK处理产生抗性的时间过程(图2)。观察到,与GFP-G3BP1或未标记的G3BP1形成的共凝聚物在PK处理前经过一段时间的老化后,再经PK处理后保留了更多的RNA含量。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,稳定的RNA网络可能需要碱基配对相互作用或其他分子间RNA-RNA相互作用的能力。当使用10 mM Mg2+与Poly-A/C/G/U形成共凝聚体时,仅Poly-G RNA组装体在PK处理后存在。这表明分子间相互作用,包括碱基对,在维持蛋白酶处理的RNA颗粒中起着作用。
图2. G3BP1降解后RNA凝聚物的持久性需要时间
4. G3BP1降解后RNA凝聚物的持久性需要分子间RNA-RNA相互作用
该模型预测,在G3BP1降解后,通过削弱RNA-RNA相互作用而不是蛋白质-蛋白质或蛋白质-RNA相互作用的处理,PK处理的RNA颗粒应该对变性敏感。鉴于此,作者测试了PK处理的体外共凝聚物对RNA或蛋白质变性剂的敏感性。观察到一些RNA变性剂几乎完全溶解了PK处理的体外共凝聚物(图3A、3C)。PK处理的体外共凝聚物在50 mM EDTA中完全溶解,这表明RNA-RNA相互作用是G3BP1缺失后RNA颗粒稳定性的基础。
图3. PK处理的RNA颗粒含有稳定的RNA-RNA相互作用
作者认为,如果RNA-RNA相互作用显著地促进了RNA颗粒结构,RNA特异性交联应该使PK处理的体外共凝聚物可以抵抗RNA变性剂的处理。在共凝反应中加入4′AMT使RNA共价交联,发现无论是否暴露于紫外线处理下,都不会影响共凝物或pk处理的体外共凝物(图3B、3D),进一步表明RNA-RNA相互作用在共凝聚物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5. PK处理的体外共凝聚物中的RNA网络由稳定的高阶结构组成
G3BP1降解后RNA组装的持久性表明形成了RNA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网络。此外,这些RNA-RNA相互作用可以通过4′AMT交联共价连接并显示出高阶组装。作者使用荧光标记的体外转录的荧光素酶和cycB RNA,观察到仅含有这两种RNA的凝聚物在PK处理后得以维持,通过EDTA溶解,并通过4′AMT交联稳定化(图4A)。通过检测在聚乙二醇(PEG)和高盐的条件下形成的不含G3BP1的RNA组装体,测试了4′AMT交联如何影响凝聚物中RNA的迁移。在PEG条件下,4′AMT交联的RNA有少部分RNA留在孔中(图4B),表明形成了高阶的RNA组装体。
图4. PK处理的RNA颗粒是高阶结构
6. SGs在G3BP1功能破坏后仍能在细胞中持续存在
G3BP1凝聚使得在SGs内形成新的RNA-RNA相互作用,那么在G3BP1失活后,定位于SGs的RNA仍会存在。作者通过使用G3BP抑制剂a (G3Ia)处理细胞来验证这一预测。当细胞同时被ATP耗尽和G3Ia处理时,即使G3BP1不再具有支架功能,SGs仍然存在(图5A),并且在极少数细胞中观察到NORAD和dT染色的RNA组装体没有G3BP1信号。这表明,一旦SGs形成,在ATP耗尽时,G3BP1对于RNA颗粒的持续存在并不是必需的。作者用PBSTween渗透细胞,然后加入PK,导致表达GFP-G3BP1的U2OS细胞中GFP信号完全丧失,然而观察到Poly-A RNA和NORAD并未发生分散,且PK处理前后颗粒中的NORAD RNA水平保持一致(图5C-D)。
图5. G3BP降解后,应激颗粒rna在体内持续存在
7.核仁的RNA成分在PK处理后仍保持组装
SG蛋白在细胞中丢失后,SGs RNA组分的持续存在,使作者考虑其他RNP组装体是否也可以形成稳定的RNA网络。作者检测了经过PK处理的细胞中核仁RNA和蛋白标记物。结果表明,核仁的47s50’外部转录间隔区RNA组分在核仁蛋白降解后仍然存在。snoRD3A在PK处理后失去了大部分核仁富集(图6)。snoRD3A的分散表明,snoRNAs这样的高度结构化RNA可能没有足够的区域在RNA组装中形成稳定的分子间相互作用,而是需要蛋白质定向的招募和保留。结合SG蛋白降解后SGs的RNA成分仍然存在的发现,表明蛋白质导向的RNA凝聚形成稳定的RNA网络可能是RNP细胞器的共同特征。
图6. 47S-ETS在核仁蛋白降解后保持核仁定位
总结
该工作发现在应激颗粒形成后,RNA-G3BP1共凝聚体并不需要G3BP1蛋白持续存在,G3BP1在相分离形成过程中起到RNA凝聚器伴侣的作用,促进分子间RNA-RNA相互作用,稳定RNA凝聚体,促进RNP颗粒的维持,为理解生物大分子相分离的机制提供了新见解。
本课题组常年全球招募具有具有化学、生物、医学、材料、人工智能、信息科学等相关背景的博士后和科研助理。
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dahan@sjtu.edu.cn,并抄送guopei@ibmc.ac.cn,邮件主题为“应聘职位+姓名+研究方向”。
具体招聘信息可点击此处查看详情。
撰稿:刘洋
校对:郭沛
编辑:江言